艺术家李智博的音乐人生早早开启,自三岁开始习琴,经过一系列漫长而刻苦的传统音乐学习生涯,
于2016年在巴黎国立埃德加·瓦雷兹(EdgarVarèse)音乐学院获得爵士小提琴表演、及古典小提琴表演双专业,是所谓的“科班出身”音乐人的佐证。
后又于2019年受教于洛杉矶Garnish音乐制作学院“格莱美”得奖者音乐制作专业,让音乐人生轨迹发生了一点点小变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从一板一眼的古典音乐演奏者,
转向使用恰当的音乐去配合影视作品表达主旨所需”。之后,他找到了真正热情所在,那就是当代实验性音乐的研究与艺术创作。
打破边界
“即兴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它或许是最美好的。”
李智博创立了france_lion,专注音乐表演、作曲、电影配乐以及教学,发行「france_lion」和「FL_atmos」空间音频专辑,同时,也参与了许许多多艺术展项目,专注于当代实验性声音艺术作品的探索、创作与精进,以扎实的小提琴演奏功底,去与各种具备符号意义的声音乃至影像视觉、空间进行碰撞,打破各种边界、不断尝试挑战新事物。
对李智博而言,音乐和艺术的世界是不设限的,无止境的,自由的,他牢牢紧扣“声音”这一主题,进行无限的发散、创想、碰撞,每一次表演都犹如一次新奇的实验,他作为创作者本身也在期待所谓的前期预设创作和临场发挥时的空间、观者、互动等因素产生的结果。
这种不拘泥于传统音乐演奏,渴望打破常规的念头,也许源自于多年前在欧洲游历的一次经历。巴黎可以说是李智博的第二故乡,他在巴黎留学,获得古典小提琴表演和爵士小提琴表演的双专业学位,是其音乐生涯的重要事件,同时历史悠久而丰厚的艺术气息以及巴黎独有的自由氛围给他带来很多灵感。业余时间,他和朋友一起自驾游历欧洲,更是为他今后走上当代艺术创作之路埋下了伏笔。他们每到一处,就会拿出各自的乐器演奏一番,或是热闹繁华的城市街头、或是小镇广场、甚至是不知名的乡村田野……李智博就拉小提琴,他朋友就敲起手碟。
李智博回忆说,一路玩、一路演奏,演奏本身也是玩的一部分,首次尝试脱离一板一眼的古典音乐演奏,回归音乐本身,不少听众向他们表达了赞许,甚至在咖啡馆还偶遇前一天的听众,大家开心地聊了起来;还有一位当地老太太,在田野里跟随他们的音乐即兴起舞。
声音艺术实验
李智博参与过海内外大大小小许多艺术展览活动,从阳朔糖舍AURU艺文驻地计划、鼓岭首届帐篷戏剧节《万物皆入戏》、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艺术家驻场计划、冰岛sim艺术中心的驻地支持、第八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Video AI Plaza影像单元、离美术馆《People With》展览、广州K11 Chi Art Space《怪美当道》艺术设计主展览到第十八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第一次探索是在和美术馆开幕秀。由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内部结构极具特色,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盘旋而下,如同DNA结构,再形成中间的圆形空间,是圆筒状5层挑空的空间。李智博的演奏正是在这里。“从美术馆建造尚未完成时,我就受到馆长邀请去工地参观,并且在现场收集各种声音,也和工友们聊天,为创作找灵感,”他告诉我们,“表演是为和美术馆开幕秀所准备的,我们利用声光电的效果营造独特的气氛,刻意加入一些很有冲击力的声音效果,包括之前在建造工地采集的部分,配合灯光,当然也融入了一段我的小提琴演奏,目的是将所有这些声音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震撼,最终的演出效果带有即兴成分,我们希望和空间能产生连接点。”
这是李智博的“第一个声光电实验现场”,而他最新的艺术展示便是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上的作品,威尼斯双年展被称为“艺术界奥斯卡”,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艺术盛事之一,因此对他而言亦意义重大。
“更新”是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从5月20日开幕,持续至11月26日。李智博的作品《4.5m²-37.4m²》是一个声音装置,该作品由广州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提供创意与技术、策展支持。他介绍说,4.5m²-37.4m²这串数字想表达的是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作品共分成八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对应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通过声音的组合演绎来诠释主题,声音混合了自然、城市公共空间、噪音、乐器和方言等等,这个装置设有一个摇摆的小球,也运用了AI技术,由于机械、场地和电力等原因,小球的摇摆是不规律的,综合种种“无序”来找到某种“平衡点”,“我想把这个作品做成一个微型剧场”,李智博如是说。他在展览现场的几天,豪不余力地与每位想了解作品的观众交流,希望全世界都能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他也是为数不多的用“声音”来做艺术的参展中国艺术家。
未来的探索
李智博对传统音乐充满敬畏之情,但出于个人志向转向声音艺术创作,同时也在公益教学,但侧重回归音乐本质,而非考级。同时,计划下半年出全新的个人专辑,也会出一系列周边衍生品;此外,声音艺术展览与创作亦不停歇。
- END -